人物名片:毛文貴,機械工程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機械學科“能源裝備設計理論與科學計算”方向學術帶頭人。主要從事轉子動力學、計算反求技術、參數識别和動載荷識别及滑動軸承-轉子系統應用研究。
在國内外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30多篇,出版《滑動軸承轉子系統參數識别技術》學術專著1部,授權發明專利5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和湘潭市科技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項。

追逐光,興趣是科研的第一驅動力
2003年,讀研時的毛文貴專注“離心機”研究,不斷優化轉鼓轉速,為離心機轉鼓設計提供理論參考。她表示:“做科研的快樂和成就感在于面對一個個問題,解決一個個問題。”從那時起,她便開始了規劃自己的科研生涯。
在毛文貴看來,建模仿真、虛拟設計“很有意思”。“在風電齒輪箱中采用滑動軸承,具有徑向尺寸小、承載能力強、成本低等優點,‘以滑代滾’将是必然趨勢。”平時少言寡語的毛文貴在聊到專業技術時變得健談,雙眼透着光。
毛文貴常說:“科研是随時随地的。”無論是讀博期間、做訪問學者還是在國外學習,在保證教學工作的同時,她每天至少花4小時來鑽研滑動軸承。有段時間,毛文貴沉迷于調程序,日常生活中滿腦子都在想“如何優化程序?”。甚至炒菜時,靈感突然湧現,她便匆匆離開廚房,全身心投入工作。毛文貴對工作和科研的專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同事和家人,如今,她的兒子已經是一名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的大二學生。
2023年8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示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立項名單,毛文貴申報的“風電齒輪箱滑動軸承強突變重載混合潤滑與磨損耦合建模理論與方法”獲得了面上項目立項資助,這已是她第二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

成為光,将“科研成果轉化”落到實處
在投身科研的同時,毛文貴始終與企業保持着密切合作,助力地方企業的技術提升。2004年起,她便一直與湘潭一家國内大型電機公司合作研究大型立式電機、風力發電機;2016年至2017年,她以教育部高等學校國内訪問學者的身份入駐省内一家風能有限公司;2022年起,她與湖南一家軸承生産公司合作研究滑動軸承,校企合作立項湘潭市科技攻關重點項目,攻克大功率風電齒輪箱滑動軸承可靠性設計方面的難題。
作為“2011協同創新中心”的主要骨幹成員,她始終專注于大型立式電機機械性能計算、風力發電機結構仿真分析、起吊性能和定轉子材料力學性能測試等方面的研究,還優化了風力發電機疲勞的性能,促進了大型立式電機結構的輕量化;她還曾被湘潭市科技局選派為科技特派員,深入湘潭一家裝備制造有限公司,做到科技人才與企業技術需求的精準對接。
“校企合作過程中,我們能直接做解決實際問題的研究,為企業精準纾困解難,将科研成果落到實處。反之,這也能倒逼教學改革,幫助社會培養出更加符合企業需求的機械人才。”毛文貴表示。

發散光,用“身教”打通“科研育人”
針對科研育人普遍存在廣度、深度不足的問題,毛文貴從多個維度發力,全面引導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會看文獻,寫綜述;會寫基金報本、彙報并申請研究生基金,做項目;會做學術報告,寫論文;會整理研究工作;會‘老帶新’,當小導師,寫大論文……”從研究生入學起,毛文貴便引導其制定學期研究規劃,借助每周例會推動學生“能講、能寫、能做”三方面能力的提升。
“毛老師是一個非常有耐心的人,她的嚴謹和認真深深影響着我。記得第一次調試程序時,我還是個‘小白’,是毛老師手把手教我學會操作Matlab的。”“從入學到畢業,毛老師都會參加每周一次的組會,我的研究思維和研究能力在一次次與團隊成員的研讨中不斷提高。”已經畢業的研究生在論文緻謝中表達了對毛文貴的感激。她所帶的9個研究生先後申請省級項目1項,省級發明專利2項,發表SCI論文4篇,EI收錄3篇,CSCD核心2篇,SCI小修1篇。
“毛老師是個很認真的老師,她總是充滿激情”“毛老師的課總能給我啟迪,引發我的思考”……這都是毛文貴所帶的學生對她最真實的評價。毛文貴現擔任流體力學與流體傳動的課程教師,課堂到課率和擡頭率“雙高”。她會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既專注于創新改革,又貼近企業和學生的實際需求,不斷豐富教學内容,優化教學方法。
師者如光,微以緻遠。教書育人和做科研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毛文貴卻以熱愛、專注、成長和突破始終與光同行,最終熠熠生輝,閃閃發光。
(審核:覃波 肖彬 喻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