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産企校“三元協同” 德素能一體兼修

作者:覃波、程玉蘭、陳國強、黃煉 時間:2022-03-23 點擊數:

“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既是帶動國家經濟快速增長的發動機,也是落實湖南省“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的重要體現。高素質工程師隊伍是推動先進制造業發展方式從“高速度發展”到“高質量發展”換擋轉型的重要引擎。

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是“全國機械類應用型人才培養改革”牽頭單位,長期引領機械類應用型人才培養改革,具有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工程師的改革禀賦和資源優勢。學院以為湖南地方經濟發展和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精準人才支持為出發點,通過建立面向需求的“三元協同、四輪驅動”産教融合育人新機制和培養體系,實施“責任擔當+專業認同+人格養成”三位一體的全程式職業生涯教育,創新“一核兩線四層面十環節”的分層遞進式實踐教學體系,搭建“全過程、漸進式”創新教育體系等改革,探索和實踐“産企校協同、德素能兼修”的機械類應用型工程師培養新路徑,培養“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質機械類應用型工程師。

産教融合 需求導向

建立“三元協同、四輪驅動”的育人新機制

如何在高等教育的發展中解決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脫節這一核心問題?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給出的答案是,以需求為導向,在實踐過程中将行業企業專家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建立“産業、企業、學校三元協同,生産、教學、科研、創新四輪驅動”的校企協同育人新機制。比如,學院與湖南吉利汽車部件有限公司等企業共建吉利汽車機電産業學院、智能與智造産業學院,與株洲齒輪有限責任公司共建國家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等校内外實踐平台,為學生工程能力培養提供良好的條件保障。

同時,學院對接先進制造産業鍊工程師崗位能力要求,重構課程體系和教學内容,開設智能制造導論、機器人技術、創新設計與制造綜合實訓等新工科課程,将理論知識與工程實踐、專業教育與價值引領、基礎知識與創新驅動相融合,以适應先進制造業的經濟知識化、制造信息化、經濟全球化等新趨勢和新要求。保證人才培養規格與崗位能力要求匹配、知識内容與産業升級同步。

價值引領 能力提升

構建分層遞進式實踐教學體系

學生的職業素養和社會責任感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指标。圍繞機械類應用型工程師培養,學校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堅持價值導航,将立德樹人、“五育并舉”等教育基本方針落實到人才培養全過程中,構建“全程式”職業生涯教育體系。通過實施“四全覆蓋”的課程思政、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舉辦入學教育與學業引導講座、邀請卓越校友經驗分享等分年級、多渠道的系列活動,培養學生的“責任擔當、專業認同、人格養成”等職業素養,讓學生“敢擔當、有歸屬、成長快”。

同時,學院還以強化培養學生綜合應用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目标,構建以工程應用能力培養為核心的“一核兩線四層面十環節”實踐教學體系,組織實施由課内到課外、由初級到高級、由分立到綜合、由技術到工程的分層遞進式實踐教學實施路徑。實施“3+1”校企聯合培養模式,學生最後一學年根據“輪崗制”“項目制”“雙導師制”“準員工制”在企業完成專業實踐、項目設計和畢業設計,有效提升學生的工程實踐應用能力。

興趣導引 強化質量

常态化創新教育體系起示範作用

如何充分發揮學科、專業優勢,引導學生常态化、多元化開展創新實踐能力訓練?學院探索出的路徑是開展分級分層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即低年級重點激發創新興趣、啟發創新意識,高年級重點訓練實踐技能、提升創新能力,實現“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創新實踐”的創新能力漸進式培養。同時,學院還以“學科前沿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模塊課→創新實踐”為主線實現創新全過程培養。通過多樣化的學生創新團隊活動、針對性的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和極具特色的校企合作學科競賽等方式,形成常态化的創新能力訓練模式。

經過探索和實踐,面向先進制造業的機械類應用型工程師培養産生了廣泛的示範輻射效應。學院連續組織了6次“全國應用型本科機械類人才培養研讨會”,課題組成員受邀在全國性人才培養交流會議上作典型經驗介紹15次。近5年來,學生獲得省級以上科技競賽獎勵153項,其中國家級别68項,獲獎人次超過650。特别是近年連續兩屆獲得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一等獎。畢業生去向落實率長期保持在95%以上,就業單位質量和薪酬持續提高。畢業生因“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優點深受用人單位歡迎。(覃波 程玉蘭 陳國強 黃煉)

中國教育報: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2-03/23/content_607072.htm?div=-1

 

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Copyright© 版權所有
   地址: 中國·湖南省·湘潭市·福星東路88号 郵編:411104
   電話:0731-58688521 傳真:0731-58688521